【中國電子官微】破局者 | 彩虹集團:風雨之后見彩虹 昂首闊步新征程
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,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。“十四五”時期是中國電子構建新發展體系的深入布局期、提升創新驅動力的關鍵突破期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收獲期。中國電子正加快打造國家網信產業核心力量和組織平臺,積極布局“一底一鏈”“堅底強鏈”戰略,以布局結構的轉型升級切實推動中國電子高質量發展,確保“十四五”開好局起好步。
集團公司融媒體平臺將持續推出“破局者”系列報道,邀請破局者,著眼新使命,縱論新舉措。新的使命,我們義不容辭;新的征程,我們砥礪奮進;新的格局,且聽破局者說!今天,小E為大家帶來第四期內容,彩虹集團的破局之路——
風雨之后見彩虹 昂首闊步新征程
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,今年是中國電子重組彩虹集團的第九年。
九年來,在中國電子的堅強領導下,作為中國顯示產業的國家隊,彩虹集團恪守“為國突破核心技術、保障戰略安全”的總要求,自主研發G8.5液晶基板玻璃、G7.5溢流法蓋板玻璃等多項產品技術,解決了我國“缺屏少板”的卡脖子難題,實現了企業從“活下來”到“站起來”的浴火重生,從產業鏈的“跟隨者”到萬億級核心產業“布局者”的鳳凰涅槃。
這是中國電子與彩虹集團深度融合、戮力同行的九年。為了將彩虹這面大旗永遠扛下去,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彩虹人總以“處變不驚、矢志不渝”的姿態走好自己的長征路,永遠銘記“為什么出發”的三個問題:“處在偉大的時代,彩虹能為國家和民族做點什么;著眼多變的未來,彩虹要成為一家什么樣的企業;面對轉型的窗口,彩虹刀刃向內開創哪些新作為?”中國電子彩虹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司云聰表示,時代給出的必答題關乎彩虹集團事業的興衰成敗,彩虹人努力寫下清晰有力的答案。
彩虹求變 重組改變命運的“一塊屏”
也許你更早便認識了彩虹。
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的標志產物,彩色電視機 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國內平均每7臺電視機中便有1臺使用的是“彩虹牌”顯像管。
中國電子彩虹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陜西彩色顯像管總廠。它建成于1982年,是國家“六五”計劃重點工程和改革開放后我國引進的第一個大型工業項目,是我國第一家生產彩色顯像管的現代化大型企業。之后近20年,彩虹集團生產了1.76億只顯像管聲名海外,創造了CRT時代國產彩色顯像管的輝煌,被譽為行業翹楚、民族品牌。
千禧年翻開歷史序章。2004年,新型平板顯示技術的崛起為彩管業務帶來顛覆性沖擊,彩虹集團迅速陷入困境。作為國營企業,彩虹集團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轉型求變,發展面板、基板、光伏、LED等前景廣闊的產業。
此時,世界市場競爭火熱,而國內的技術產業才剛剛冒頭,面臨的是“種子”能不能活的生死問題。
司云聰介紹,2000年初,面板是排在鐵礦石、原油、芯片之后的我國第四個依賴進口的產業,“面板產業的核心材料基板玻璃更是國外技術買不到、合作談不來,沒有任何經驗借鑒,我們必須完全走獨立自主的道路。”
2006年,彩虹集團全線退出彩管業務,全線發力電子玻璃制造領域。由于產業不夠聚焦、核心人才缺乏、資源稟賦不足、管理水平欠缺等,彩虹集團產業轉型之路舉步維艱。
2012年12月,經國務院國資委批準,彩虹集團整體并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。
調整產業結構、優化資源配置、廣泛招才引智……中國電子為彩虹“重見”注入更多的生長能量。尤其在謀篇布局之初,明晰了彩虹“為國家提供戰略性先進材料產品及解決方案”的初心使命,制定彩虹走“集中力量攻克電子玻璃制造等核心技術”的特色道路。
面對“缺芯少屏”困擾國家發展多年的難題,中國電子挑起了技術報國、產業興國的大梁,一手持續“鑄芯”,一手將“造屏”的重任交到了彩虹的手中。
彩虹自強 攻克產業核心技術“生命線”
重組后的彩虹被賦予旺盛的生命力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彩虹立足核心技術與產業發展取得了“零”的創新突破。
電子玻璃產品技術門檻高,對材料的力學、光學、電學、熱學、化學(穩定性)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,任何方面的瑕疵都會直接影響液晶面板的產品性能和產線良率。
在核心技術攻堅期,彩虹基板玻璃研發團隊歷經700多次的方案論證,進行近萬處的技術和工藝改良,打通了從料方、設備、工藝、品質管控到產品產線升級的全過程量產技術。團隊粗略算過,繪制的設備與工程圖紙加起來得有上萬噸。
重組以來,彩虹在企業振興的爬坡期“小步快跑”,攻破了電子玻璃領域核心技術十多項,先后建成國產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G8.5液晶基板玻璃、G7.5溢流法蓋板玻璃生產線,技術填補國內空白,水平達到國內領先、世界先進。
彩虹再次點亮“國貨之光”。
它在近千個日夜的追趕較量中贏得了行業的認可。走出國門,它被納入主流面板商的供應鏈,產線良率、產品品質、生產成本等全線逼近海外大廠;立足國產化,它逐漸抓住電子玻璃、光伏玻璃、電子功能材料等國家產業戰略安全的核心技術命脈,主動作為,為我國電子玻璃乃至整個平板顯示領域自立自強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在中國電子制度優越性的引領下,彩虹刀刃向內操刀體制機制改革。如,處置“僵尸”企業、有效復盤資源、探索混改模式。再如,啟動“獵英計劃”扶持青年科技人才培養、“破壁”用人機制干部隊伍“年輕化”等等。
中國電子彩虹集團黨委委員、總經理助理楊國洪至今還記得,2014年,34歲的自己參與中國電子集團二級企業領導班子民主競聘,內心感慨有這樣的政策給年輕人機會,“氛圍不一樣了。”
2018年,彩虹制定了“223”發展戰略。即:彩虹集團、彩虹股份營收分別超百億元;持續做好面板和光伏兩個規模性產業;聚焦發力“電子玻璃、光伏玻璃、電子功能材料”三個核心產業。把脈到企業發展,司云聰始終認為,“彩虹可以做橫跨大江大河的天橋。”
據統計,截至2020年末,彩虹總資產由2012年末的181億元增至553億元,圍繞“新顯示、新能源、新材料”三大萬億級產業布局形勢持續向好。彩虹“223”發展戰略的宏圖基本實現。
彩虹常青 高舉黨建引領“一面旗”
堅持黨的領導、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
近年來,彩虹集團持續推動黨的建設融入生產經營中心,開創治理體系、組織建設、制度建設、工作落實、素質提升“五融合”黨建工作新局面,將黨建工作的“軟實力”轉化為企業發展的“硬支撐”。
從治理體系上融合。彩虹發揮好黨委領導作用,在各級領導班子強化責任擔當、率先垂范、團結隊伍,凝聚為國家戰略性科技創新成果貢獻力量的理想信念。
剛畢業就到彩虹工作、有著20年黨齡的楊國洪對此深有體會。“當年彩虹建第一條基板玻璃生產線,所有領導干部帶著我們吃住在車間連軸干了40天。”他說,如今這樣的場景已變成彩虹精神的傳承,“每一次新線投產,前7天的高風險期,領導干部肯定24小時堅守在工廠。”
從組織建設上融合。彩虹發力基層組織建設,下屬基層黨組織39個,黨員1134名,分布在陜西、合肥、邵陽等各產業基地,通過緊抓“三基建設”不放松,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全覆蓋,保障了企業的執行力和戰斗力。
從工作落實上融合。彩虹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中,圍繞科技創新、項目建設等重難點工作成立20支黨員突擊隊,定項目、定人員、定時間、定目標,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。
彩虹超越 高質量發展成就“一流企業”
“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和時代變革的大局之中,將國家意志和民族利益作為企業發展的立足點,企業前進的每一步都與國家戰略方向相契合,都致力于為國家、為人民、為社會創造價值。”司云聰這樣概括彩虹的初心使命與精神內核。
2021年,“十四五”開局,彩虹集團全面開啟以“強起來”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階段。
圍繞中國電子“加快打造國家網信產業核心力量和組織平臺”,彩虹集團將以“為國家提供戰略性先進材料產品及解決方案”為戰略目標,以“創新商業模式下的技術和成本領先”為戰術支撐,以“開拓創新、追求卓越”為企業精神,聚焦電子玻璃、光伏玻璃、電子功能材料三大主業,搶抓機遇、加大投資、加快數字化轉型,徹底改變中國“缺屏少板”的產業現狀,實現“打造產業高地,成就一流企業”的時代使命。
司云聰表示,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,彩虹需要站在更高的層面,在挑戰中看到曙光,在變局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從容;需要搭建更廣的平臺,在變化中捕捉方向,在奮斗中葆有一份自信和堅定;需要深入更關鍵領域,在核心環節精準發力,為民族產業發展貢獻彩虹的智慧和力量。
奮進九年,風雨之后見彩虹。
再下個九年,彩虹依然篤力扛起中國顯示產業的一面大旗。